7月22日,三菱汽車宣布終止與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資合作關系,同時停止該合資公司的發動機業務運營。至此,三菱汽車已退出在華所有合資企業,徹底退出了中國汽車生產的舞臺。

此前,2023年10月,三菱汽車就已經宣布完全退出中國的整車生產,廣汽三菱重組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長沙工廠被廣汽埃安以1元象征價接盤。

三菱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確實曾有過輝煌,畢竟作為日本軍工產業,三菱在重工方面以及零部件方面的制造確實是很出彩的。而造車對于三菱來說也只是副業,所以在此前的燃油時代,三菱的帕杰羅和EVO基本都是以可玩性為主,不得不說如今這個燃油時代的老頑童,似乎顯得有些褪色了。

從近年來中國市場下滑的銷量來看。2017年,廣汽三菱的銷量達到了11.73萬輛,2018年更是達到了14.4萬輛的峰值。從2020年開始,三菱汽車在華銷量急速下滑,2023年,廣汽三菱的銷量繼續下滑,全年銷量只有1.2萬輛。2025年上半年,三菱在華銷量僅剩不足5000輛。

而三菱汽車退出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汽車產業迅速轉向電動化,而三菱作為一家重工企業,其在汽車方面主要負責生產燃油車為主,所以也導致其在電動化轉型方面遲緩,未能跟上國內市場的節奏。

此外,在雷諾、日產、三菱三家聯盟的內耗下,這三家品牌可以說都沒有向積極的事態發展。以及廣汽三菱對單一車型歐藍德的過度依賴,在該車型競爭力下降后,三菱缺乏其他有競爭力的產品,這也是導致其退出中國市場的主要因素。

當然三菱的退出對于現有車主,三菱表示會繼續履行售后服務義務,但二手車保值率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另外車輛的維修保養成本或許也會有所增加。

三菱退出中國汽車市場,也意味著在自主品牌電動化、智能化崛起的時代,對合資品牌的沖擊。同時也提醒了不少合資品牌,確實要重新審視在中國市場的戰略。要想適應并融入到中國市場,必要的就是加快電動化轉型和本土化步伐,例如像本田、豐田也都開始加速與國內品牌攜手造電車。不得不說,以前的車市看歐美、日韓,如今中國才是全球車市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