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克薩斯不模仿任何人”。
在東京車展即將重磅開幕前夕,豐田章男已經開始為流量預熱了。
但他好像刻意忽略了什么——他引以為傲的那臺6輪LS,真的不是模仿小鵬陸地航母嗎?
不過無所謂了。
之前他也對電動車恨之入骨,但豐田在中國市場正在大肆吹噓鉑智3X的銷量業績。
現在他又開始預熱雷克薩斯LS,顯而易見他急需一場勝利。
畢竟后面的比亞迪追殺的太近了。
10月13日,豐田董事長豐田章男在一場新產品直播中拋出一枚重磅炸彈——雷克薩斯LS將徹底改頭換面,從傳統轎車變身六輪MPV!
據稱概念車將于10月29日東京車展亮相。
這讓人驚訝。
那個曾經需要加價數十萬才能提車的豪華轎車,如今竟然長出了六條腿。
更絕的是豐田章男的那句宣言:“雷克薩斯不模仿任何人。”
這話說出來,連直播彈幕都停頓了三秒——網友們大概都忙著去查小鵬“陸地航母”的圖片了。
全新雷克薩斯LS的轉變堪稱“毀三觀”。
現款LS是車長超5.2米的大型豪華轎車,售價88.5萬-120萬元。
但說實話,這款車據說是一些老板的最愛,不過好像存在感略低。
而新概念車直接變成了MPV造型,車身更加方正高大,側面輪轂還會發光,活像一臺來自未來的月球車。
說實話,把旗艦轎車改成MPV,這波操作在汽車行業真是聞所未聞。
豐田章男解釋設計靈感來自月球探索車,還說“LS”中的“S”代表“SPACE”(空間)。
但咱就說,為了創新而創新,真的比好好造一輛車更重要嗎?
看著預告圖里那個不倫不類的六輪MPV,人們仿佛聽見了LS老車主心碎的聲音——當年花一百多萬買的豪華轎車,下一代居然變成了“六腳怪”。
豐田章男一邊搞出六輪MPV這種“創新”,另一邊卻一直在電動車問題上“自打嘴巴”。
他多次公開表示不看好電動車未來,聲稱“豐田生產的2700萬輛混動車和道路上900萬輛電動汽車的碳排放相同”。
他的理由也很奇葩——日本主要依賴火力發電,電動車碳排放沒優勢。
但身體卻很誠實——廣汽豐田的純電動SUV鉑智3X,才一個多月交付量就破萬;雷克薩斯甚至在上海拿地想效仿特斯拉獨資建廠生產純電動車。
不知道章楠對此,有何感想。
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操作,把消費者都搞糊涂了——章楠你到底是反對電動化,還是偷偷在電動化,然后放一個大招?
豐田章男這波操作背后,其實是深深的焦慮。
雖然豐田2025年前三季度銷量有所回暖,但其知道背后正面臨來自中國車企的追殺。
現實的威脅來自比亞迪。
比亞迪在全球銷量上已經干掉了本田和日產。
毋庸置疑,下一個就是豐田。
但還有更大的威脅——小米。
小米汽車已經確定了要用十年時間做到全球TOP5的目標。
從現在小米的收單情況看,也許用不了十年,豐田就已經成為小米的墊腳石。
現在的問題是——比亞迪和小米為何在銷量上如此殘暴?
唯有創新而已。
比亞迪搞出了DM-i,而小米搞出來了人車家。
豐田呢?
依然是一個傳統汽車制造商而已。
這就懸了。
而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豐田的表現更是遠遠落后于本土品牌。
說實話,用六輪MPV這種噱頭來博眼球,恰恰反映了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中的無力感。
當技術優勢不再,就只能靠獵奇設計來刷存在感了。
傳統豪華品牌似乎陷入了一種“創新迷途”——真正的技術突破搞不定,就在奇怪的地方拼命發力。
新能源汽車時代,三電技術、智能駕駛、座艙體驗才是核心競爭力。
但你看雷克薩斯在干嘛?在輪子數量上做文章!
說實話,多兩個輪子,除了增加購置成本、提高能耗、加大轉彎半徑,對用戶體驗到底有什么實質提升?
現在的消費者要的是“續航真實”、“充電快”、“智能駕駛靠譜”,而不是“輪子多”!
這種“偽創新”背后,是傳統車企面對新勢力沖擊的不知所措。
當比亞迪、小鵬、蔚來們在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時,雷克薩斯卻只能拿出“六輪MPV”這種概念來強撐“創新”門面。
看看小鵬的“陸地航母”,雖然也是六輪設計,但人家后備箱里放的是電動垂直升降飛行器,實現的是低空駕駛樂趣。
而雷克薩斯LS六輪版呢?
只是為了...更大空間?
這就像智能機時代,別人在拼芯片、拼系統、拼生態,而諾基亞在拼手機殼顏色一樣荒謬。
在雷克薩斯4S店里,銷售顧問正在向一位90后客戶介紹現款LS。
年輕人摸著質感出色的內飾,卻突然問道:“這車的智能座艙能OTA升級嗎?輔助駕駛是什么級別的?”
銷售一時語塞,轉而說起雷克薩斯的匠心工藝和混動系統的平順性。
年輕人搖搖頭,走向了隔壁的蔚來展廳。
也許,豐田章男真正該思考的不是怎么給車多加兩個輪子,而是如何在智能電動時代給品牌多加幾分競爭力。
當“豪華”的定義已經從“真皮實木”變為“智能便捷”,傳統豪華品牌還能靠什么吸引年輕人?
畢竟,歷史早已證明,拒絕順應時代的企業,哪怕有再深的底蘊,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柯達、諾基亞,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