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i8上市發布會上,2.6噸的理想i8將8噸的乘龍重卡撞得四輪離地,駕駛室倒扣的碰撞測試,原本是為了展示“短前懸結構”的安全可靠。由于“測試車標識未打碼”“測試車是否經過改裝”等細節處理的疏漏,讓一場原本聚焦產品技術的測試,逐漸演變成全民圍觀的營銷事件。

三方聲明終止鬧劇
從7月29日理想i8碰撞測試視頻開始傳播算起,事件的輿論不時就有不同的風向。
理想i8上市撞卡車凸顯安全,理想粉絲們看爽了;7月31日乘龍汽車開始連續“反擊”理想,第一天發表聲明表示“理想未經授權使用視頻,測試車未遮蓋車標,貶低品牌形象”,第二天發表《致乘龍卡友的一封信》表示測試場景和實際情況差異極大,不要偏聽則信,第三天推送海報內涵“活著,才有資格談理想”,第四天則喊出“龍的脊梁,無懼挑戰”硬氣宣言。

在此期間,理想和乘龍社交賬號評論區里的陰陽怪氣,理想高管和乘龍汽車高管之間的隔空喊話,讓這場鬧劇越演越烈。
8月3日,理想官方微博深夜發布長文回應,核心觀點有三條:測試為了驗證自家i8安全性能,無意拉踩乘龍卡車;乘龍卡車僅作為移動式壁障物,讓乘龍卡車陷入輿論是無意之舉,乘龍卡車是國民品牌不應理解為安全性弱;碰撞測試由理想委托中國汽研執行,中國汽研為國資背景權威機構,測試數據有公信力,理想未參與測試細節設計。

理想《關于理想i8安全性碰撞測試的說明》,中汽研碰撞測試聲明函發布后,互聯網輿論來到了最高潮,尤其是理想的碰撞測試說明,不僅繞開了網友們關注的技術細節不談,更是把輿論甩向了中汽研。
直到8月6日,理想汽車、中國汽研、東風柳汽發布聯合聲明后,鬧劇終于算是停止了。有趣的是,理想和中汽研在這次聯合聲明中,對比之前的各種“申明”“說明”“解釋”,反倒是多了幾分歉意。

理想汽車承認自己考慮不周,損害了乘龍卡車的品牌形象,讓大眾和消費者對乘龍卡車產生了誤會。中汽研表示認識到自身測試中的問題,作為非商業第三方檢測機構,沒有及時說清楚,乘龍二手卡車在測試中只充當“移動避障車”,不對車身安全和質量做測試。
最后,三家企業還一起呼吁汽車行業要積極維護良性的汽車產業生態,把精力放在汽車安全、技術創新方面,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
營銷背后的信任危機
三方聯合聲明像是一次“緊急滅火”,但是鬧劇背后,仍然有很多問題沒有厘清,例如,車企與用戶之間的關系、第三方測試機構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首先是車企與用戶之間的關系。近年來各車企為了博眼球,博流量早就把安全測試玩出了花:整車高空墜落,飛坡沖懸崖,槍擊電池等等,理想這次操作,更是無意間將這類“極端營銷”推向了新的高度。
汽車產品單一特性陷入極端營銷的后果是什么,2024年中到2025年初,車企們都在強調自家智駕已經超越L2水平。一些車企夸大對智駕的宣傳,造成的最嚴重后果甚至可能是導致生命的消逝。
如今理想i8“撞翻”乘龍卡車的營銷方式,究竟要傳遞什么信號?用戶的心智是潛移默化的,用戶的駕駛習慣是因人而異的,品牌沒法保證100%安全的情況下,這種極端的營銷方式,最終惡果只會反噬在品牌身上。
因此,對于車企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或者說是車企的營銷方式,應該學會放下對流量的饑渴,用戶是鮮活的個體而非流量,車企在對用戶進行營銷時,銘記對生命的尊重。
其次是第三方機構科學性和公正性。中汽研對于此次理想i8和乘龍卡車的碰撞測試確實進行了反思,但是聲明里并沒有對“乘龍卡車有沒有改裝、卡扣是不是固定好、測試場景合不合規”等問題明確澄清,光憑一句“未能及時、清晰闡述’移動避障車’的關鍵信息”并不能讓人信服。

另外在信息爆炸以及年輕消費者汽車認知水平上漲的年代,第三方機構的公正性和可信程度,正在不斷受到質疑,無論是此前某平臺進行的智駕測試,還是這次中汽研碰撞,在測試場景、測試過程、測試細節都遭到了質疑,消費者也常常會被這種作秀式的汽車測試,渲染得難辨真偽。
當車企、第三方機構陷入信任危機,再多的漂亮話都不能解決汽車行業的極端營銷問題。因此,關于理想、中汽研此次營銷翻車,我們更希望中國汽車行業能在歷史中吸取經驗,用合理的產品對標,推動行業進步。
理想難破純電魔咒?
理想i8上市以來,經過了產品定義偏差、碰撞測試輿論、配置定價策略修偏,李想“成功”將理想i8打造成了一款流量大于銷量的車型,但形成鮮明的對比是,同期上市的樂道L90嗮的是訂單,理想i8嗮的卻是申明函。
自從理想MEGA被惡意節奏導致折戟,李想對理想i8可以說是傾注全力,在首都國際會議中心開發布會;李想開通個人短視頻賬號為理想i8造勢;全國3000座超充站建成,為理想i8快速補能進行兜底。

靠增程一條腿走路的理想汽車,真的太需要一款現象級單品,為理想在純電領域正名了。可惜,理想兩次沖擊高端純電市場,似乎都有股不可名狀的魔力,將理想純電車推向另一個方向,或許是理想急了,從展車到店、上市發布、產品配置都在不停地澄清、自證、修偏,或許理想真的與純電車八字不合。
點評
當冰箱、彩電、大沙發、增程機已經不能成為品牌差異化賣點時,理想汽車是時候要轉型升級了,重新探尋專屬于理想品牌的新賣點。能否在純電領域殺出一條血路,對理想汽車而言非常重要,但理想汽車真正應該做的是花更多心血在產品本身,而并非營銷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