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年輕用戶對豪華的定義在快速刷新。對我們來說,這不是挑戰,而是機遇。”奧迪中國總裁羅英瀚(Johannes Roscheck)在2025年8月7日一汽奧迪科技周會后的專訪中,開門見山地說道。
他同時拋出關鍵信息:“我們正在啟動奧迪在華品牌史上最大規模的產品布局。”
就在同一天,一汽奧迪技術周在錢塘江畔拉開帷幕。以PPE純電平臺Q6L e-tron家族與PPC燃油智能平臺A5L為先鋒,雙線并進重塑中國戰略。
“中國是奧迪第二故鄉,37年近千萬用戶的信任,讓我們敢做長期主義者。”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安德楷(Michael Arndt)在專訪中直言。
面對新能源市場的“價格戰”與“功能堆料”,奧迪選擇差異化路徑,將“德國精工”與“中國智慧”擰成合力。
專訪中,奧迪高管直擊年輕用戶痛點:他們要的不是冰箱彩電,而是從加速到剎車的每一處“奧迪味”。羅英瀚透露,后續中國專屬車型將持續落地,“哪怕閉著眼,你也能憑駕駛質感認出這是奧迪”。
這場專訪揭開的,不僅是新車面紗,更是奧迪扎根中國37年的“破局之道”。正如兩位高管所言,奧迪的答案,就寫在“最懂中國”的產品里,藏在“閉眼可辨”的駕駛DNA中。

中國,奧迪“第二故鄉”
8月7日,在杭州發布會現場,“百年奧迪”宣告著“王者歸來”的決心。
今年恰逢奧迪入華37周年,從1988年率先將豪華汽車引入中國、開創加長軸距先河,到樹立4S店服務標準,一汽奧迪合資合作一路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安德楷感慨,中國市場早已成為奧迪的“第二故鄉”。
37年來,奧迪在華積累了深厚根基,贏得了近千萬用戶的信賴,這些“樹木般的根系”讓奧迪在中國擁有堅實基礎,也成為奧迪開啟第二增長曲線的底氣。
然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下,豪華車市場格局正被改寫。
近年來,中國本土新能源品牌快速崛起,傳統豪華品牌一度在新能源領域競爭力不足,甚至出現新品上市即大幅降價促銷的情況。
對此,安德楷直言挑戰,但更強調奧迪的應對之道是“長期主義”和“差異化競爭策略”。
他表示,在中國市場奧迪不會一味卷入功能堆砌的“軍備競賽”,而是立足自身百年積淀,融合“德國精工”與“中國智慧”,攜手本土頂尖科技企業,通過長期深耕來打造獨特競爭力。
這一策略的核心是在堅持全球統一的“同一星球、同一四環、同一品質”標準下,將德國工程師的嚴謹工藝與對中國客戶需求的深刻洞察相結合,走出一條奧迪式的在華成功之路。
安德楷表示:“在中國市場,奧迪將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我們將‘德國精工’與‘奧迪積淀’相結合,持續優化產品服務;同時攜手中國頭部科技企業,憑借自身品牌傳承——這正是國內新勢力品牌所欠缺的——并依托PPE豪華純電平臺、寧德時代電池等卓越技術與平臺,秉持長期主義深耕中國市場,追求持久合作與長遠成功。”

可以看到,“長期主義”已成為奧迪中國戰略的關鍵詞。
羅英瀚在致辭中強調,奧迪已經在中國開啟品牌史上最大規模的產品布局,電動化與燃油車“雙線并進”,協同發力。
這種以長遠視角的布局體現了奧迪面對中國市場劇變所做出的果敢抉擇和堅定承諾。
正如羅英瀚所言,這背后是奧迪對中國市場“堅定不移的長期承諾”。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扎根中國、服務中國用戶始終是奧迪不變的初心。

奧迪想贏得年輕一代消費者
當“Z世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對“豪華”的新解——智能、個性、體驗感——正倒逼豪華品牌加速轉型,奧迪也不例外。
對此,羅英瀚并不避諱奧迪此前“部分車型已經在市場上銷售多年”,但他更將之視為品牌學習和躍升的契機。

面對市場的代際轉變,奧迪正在醞釀一場前所未有的品牌煥新:“奧迪已在中國啟動品牌史上最大規模的產品攻勢。”
羅英瀚透露,奧迪今年將密集推出前所未有的全新車型陣容,覆蓋從燃油到純電的多個細分市場。“我們通過基于兩大平臺打造的三款新車型,首次展示了這一戰略的成果。”
這其中,就包括在這次杭州技術周上上市的Q6L e-tron家族與A5L,以及接下來即將推出的專屬長軸距純電車型等。
一系列新品的到來,宣告著奧迪在華產品線將全面邁入新世代,為年輕消費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選擇。
羅英瀚表示:“我們正啟動奧迪在華品牌史上最大規模的產品布局。當下,通過基于兩大平臺打造的三款新車型,首次展示了這一戰略的成果。這些新車型及兩大平臺所搭載的技術,精準契合了中國客戶的需求。”
當然,新產品攻勢不僅是數量上的擴充,更代表著奧迪品牌理念的進化。
在專訪中,兩位高管多次提到要做“最懂中國用戶需求的國際豪華品牌”。這意味著奧迪不僅要保持德系豪華的一貫品質和性能優勢,還要迅速響應中國用戶對智能化、新體驗的期待。
以本次上市的新車為例,L e-tron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技術,搭載107kwh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融合中德雙方優勢,為中國用戶量身定制了一款旗艦純電SUV。
而全新燃油車型A5L則運用了第五代EA888發動機、E³ 1.2電子電氣架構等創新技術,在傳統燃油車上實現了過去電動車獨有的智能體驗。

奧迪通過這些產品向市場傳遞信號:豪華不再僅僅是性能和舒適,更是智能與創新的代名詞。
安德楷強調,理解年輕消費者需求必須融入本土視角。他透露奧迪在開發階段就邀請眾多中國年輕工程師和用戶參與反饋,讓他們試乘試駕原型車,并據此反復打磨細節。
“大多數用戶對車輛的整體品質,以及車輛與中國消費者需求的高度契合度,給予了高度評價。”羅英瀚認為,年輕用戶看重的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豪華堆料,而是貼心實用的功能和科技體驗。
因此奧迪的新產品都配備了當下中國市場主流的前沿科技——高度智能化的駕駛輔助、全方位互聯和OTA升級能力,一個都不能少。
更重要的是,將這些中國用戶期待的本土化功能與奧迪引以為傲的工程實力、運動基因和品質相融合,才能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價值組合。
正如羅英瀚所言:“我們堅信,將中國消費者所期待的功能配置,與德國工程技術、卓越的駕駛性能、運動基因以及高端品質相結合,一定能夠構建出一個獨特的價值組合。”

德國精工×中國智慧
要俘獲年輕用戶的心,最終需靠產品說話。奧迪的秘訣,在于讓“德國工程的嚴謹”與“中國市場的洞察”產生化學反應。
在這次技術周上,奧迪專門打造了沉浸式的科技展區,集中展示PPE豪華純電平臺和PPC豪華燃油智能平臺的前沿科技成果。

可以說,“平臺化+本土化”正是奧迪技術戰略的精髓所在。一汽奧迪技術研發團隊與奧迪中國、德國總部工程團隊通力合作,力求將全球領先技術以最適合中國的方式呈現。
“德國精工x中國智慧”是安德楷和羅英瀚在專訪中反復提及的關鍵詞。
從新車的開發細節便可見一斑。安德楷介紹,Q6L e-tron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了中國消費者的偏好,從車漆顏色到內飾材料,都推出了中國市場專屬版本,“兩款全新車身配色是中國獨有,內飾的材質和色彩搭配也貼合本地用戶需求”。
這些針對細節的定制調整,證明奧迪并非簡單將海外車型拿來中國銷售,而是以工匠精神進行本土化打磨,“讓全球車型精準適配中國市場需求”。
在電動化領域,奧迪更是充分利用“長軸距”這一中國獨創的優勢,為技術性能賦能。
羅英瀚透露,在燃油車上加長軸距主要提升乘坐空間,而在純電動車上,加長軸距不僅意味著更寬敞座艙,還可以安裝容量更大的電池。
正因如此,中國版Q6L e-tron的電池包容量就比海外版本更大,同樣定位C級車的A6L e-tron純電車型也將在加長后擁有更長續航里程。通過靈活運用本土平臺優勢,結合寧德時代提供的最新電池科技,奧迪能夠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比海外更出色的電動車性能體驗。這種“因地制宜”的技術策略,體現出奧迪對中國市場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務實創新的精神。

“我們始終致力于追求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致力于開發技術領先、高能效、性能突出的車型。長軸距在純電動車上不僅能提升座艙空間,還能容納更大的電池包。以Q6L e-tron為例,其電池容量就大于我們在其他全球市場提供的版本。”羅英瀚表示。
他透露,“再過幾個月,大家將看到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A6L e-tron上市,同樣采用了加長軸距并配備更大容量的電池。這些細節構成了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始終在為中國客戶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并最大化地創造價值。”
技術的比拼歸根結底要回歸用戶體驗本身,未來真正拉開差距的,將是那些看不見卻能深切感受到的細節。
“試駕過不同品牌的電動車后,你會發現決定一輛車獨特性的已不再是發動機功率,而是整車的駕駛質感。”羅英瀚自信地表示,即使蒙上雙眼乘坐在車內,也能憑加速、轉向、制動等微妙的動靜體驗判斷“哪輛車是奧迪”。
這些融入車輛骨子里的駕駛DNA,正是奧迪百年傳承所沉淀下來的獨到優勢。
同時,他也強調品牌形象與文化底蘊在新時代的重要性:“品牌百年的積淀不是一朝一夕靠砸錢堆出來的。”在他看來,當技術指標的差距逐漸縮小時,品牌的長期積累和用戶信任將成為豪華品牌最堅實的護城河。
從37年的“第二故鄉”情誼,到面向未來“第二增長曲線”,奧迪的每一步調整,都在詮釋“以中國為中心”的深意。
正如羅英瀚和安德楷這場專訪傳遞出清晰的信息:奧迪并未因一時的市場波動而迷失方向,反而更加篤定地選擇了一條融合傳統優勢與本土創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