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車企的銷量數據前段時間早已陸續揭曉,其中榮威的業績在一眾品牌中尤為值得關注。過去的9月份,榮威品牌總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7%,環比增長超8%。與此同時,榮威旗下的新能源、燃油系列均實現零售同環比雙增,其中燃油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10%,新能源板塊更是大幅增長56%,并取得環比增長6%的成績。

在這個價格戰頻發、營銷話術滿天飛的時代,這份成績單顯得格外耐人尋味,一定程度上預示著這家始終秉持自己節奏的品牌,正在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浪潮中,找到了一條獨特而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當前的中國車市,正呈現出矛盾而復雜的景象,一方面,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創新技術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場競爭讓不少品牌陷入"以價換量"的困境。在這個行業十字路口,榮威能夠實現新能源與燃油車雙線并舉、同環比雙雙增長,其成功秘訣值得深入探討。
近年來,榮威一直在構建"價值三角"體系,即體面、超值、信賴。現在看來,這套理念正在從理論走向實踐,逐漸獲得市場的驗證。在消費者日益理性的今天,單純的低價策略已經難以打動人心,而榮威所倡導的"超值",恰恰是在合理的價格區間內,提供了更具綜合價值的產品體驗。

深入觀察榮威的技術路線,會發現其選擇既務實又具前瞻性。在純電路線尚存續航焦慮、充電設施有待完善的當下,榮威的DMH超級混動系統精準地把握了市場的真實需求。這不是追求最超前的技術炫技,而是基于中國用戶多樣化的用車場景,提供的現實解決方案。
正是這些硬核參數生動詮釋了"技術平權"的理念,并且將可靠實用的先進技術,真正帶到了主流消費者觸手可及的價格區間。這種務實的技術路線,恰恰展現了榮威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它不做技術的盲目追隨者,而是在深刻理解用戶真實需求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合的技術路徑。
榮威在安全層面的承諾與擔當,同樣特別值得關注。"零自燃"承諾和"三電終身質保"的推出,在行業內樹立了新的標準。在新能源車安全問題仍時有發生的當下,這種對安全性的極致追求,恰恰是構建品牌信任的關鍵基石。

汽車作為長期使用的耐用消費品,用戶最深層的訴求永遠是安全與可靠。榮威準確地把握了這一點,并將其轉化為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這種對安全的重視,不僅體現在電池技術上,更貫穿于整車制造的全過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體系。
在設計語言上,榮威同樣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這一點在榮威M7 DMH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這款車型由布加迪威龍超級跑車締造者、前奧迪外型首席設計師約瑟夫·卡班主導設計,展現出東西方設計理念的完美融合。從這款車型的設計可以看出,榮威正在超越簡單的元素堆砌,轉向東方美學與現代工業設計的有機融合。

這種設計理念的演進,折射出中國汽車品牌在設計自信上的覺醒,不再盲目追隨西方設計潮流,而是從本土文化底蘊中汲取靈感,創造出具有獨特辨識度的產品風格。由約瑟夫·卡班這樣的國際設計大師與本土設計團隊協同創作的模式,確保了榮威的設計既扎根于中國文化土壤,又能符合全球化的審美標準。
榮威展現出了"內外兼修",從市場布局角度來看是一項清晰的戰略。在國內市場,通過多款車型在主流價格區間的精準定位,成功覆蓋了最廣泛的消費群體。這一價格區間的消費者往往最為理性,對產品的綜合價值考量也最為全面。榮威能夠在這一核心市場取得突破,充分證明了其產品力的實質性提升。而在海外市場,依托集團的全球化布局,榮威同樣積累了豐富的出海經驗。這種內外并舉的策略,為中國品牌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當然,榮威的發展歷程也并非一帆風順。回顧其成長軌跡,也曾經歷過對單一車型過度依賴的階段。但從當前的產品矩陣來看,榮威顯然已經認識到均衡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多元化產品的戰略布局,形成了更加健康的產品結構,這為其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快速變革的汽車行業中,這種自我革新、持續進化的能力,或許比暫時的銷量增長更具價值。
站在產業發展的宏觀視角,榮威的這份答卷給予行業最深刻的啟示在于:在浮躁的市場環境中,堅守長期價值同樣能夠贏得市場認可。當不少品牌沉迷于營銷噱頭和價格戰時,榮威選擇回歸制造業的本質,扎實的技術研發、可靠的產品質量、真誠的用戶服務。這條路徑或許不會帶來爆發式的增長,卻能構建起更加持久、健康的競爭優勢。
汽車網評:超37%的增長數字背后,是榮威選擇"難而正確道路"的成果證明。在眼花繚亂的技術路線中,它展現了中國品牌獨特的發展智慧,不追逐短期熱點而深耕長期價值,不盲目跟風而堅持自主創新。這份答卷,為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范本。